据调查,现在超过95%的PC用户都在使用板载声卡,也许有一些用户对板载声卡毫无概念,板载声卡一般也称为软声卡,它是把DSP(数字音频处理器)集成到主板的芯片组(南桥)上,Codec(数字/模拟转换)芯片放在主板上,并不是像独立声卡将DSP和Codec做在一个芯片内,简单的说就是将声卡搭载到了主板上。这里还要提到的一个关键词就是AC’97,AC’97 的全称是Audio Codec’97,这是一个由英特尔、雅马哈等多家厂商联合研发并制定的音效多媒体数字信号编/解码器的规格标准。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声卡种类,只是一个标准,目前最新的版本已经达到了2.3。现在市场上能看到的声卡大部分的Codec即数字/模拟转换都是符合AC’97标准。厂商也习惯用符合Codec的标准来衡量声卡,因此很多的主板产品,不管采用的何种声卡芯片或声卡类型,都称为AC’97声卡。
某块主板上的瑞昱ALC880数字/模拟信号转换芯片
资历老一点的玩家应该都还记得数年以前独立声卡的销售盛况,早期的PC都是使用独立声卡,电脑要发声必须通过独立声卡来实现,那时候创新、帝盟、雅马哈、坦克等厂牌均有自己的看家法宝,消费者们也相当追捧,多款经典或不经典的声卡都卖的不错,进入到用户的电脑系统为带来更好的声音而服务。然而近年来,随着主板整合程度的提高以及CPU性能的日益强大,板载声卡几乎成为主板的标准配置了。独立声卡正在迅速消亡,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影响度都在大幅萎缩,许多多媒体音箱或耳机的购买者并没有要添置一块独立声卡的想法,当然这也要分情况而定,因为多媒体音箱或耳机而言本身也有好几个档次之分,就此来选择不同类型、档次的声卡。
带有板载声卡的主板和独立声卡
板载声卡从表面上来说确实很方便,装机用户只需购买主板便可完成PC音频输出,可以节省一笔开支,但它的音质如何呢?它是否真如它所标出的参数那样优秀呢?你有没想过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被它所发出的声音“忽悠”了呢?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对板载声卡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阐述,旨在表明板载声卡并不是照单全收的王道,独立声卡对于PC音频同样非常重要。要说明的是,本文不光涉及到流行的AC’97板载声卡,因为目前有一部分中高端的主板上采用了HD Audio(High Definition Audio,即高保真音频)规范的板载声卡。而在独立声卡方面, 随着PC Hi-Fi这一理念在小范围之内的悄然兴起,一些对音质有所要求的用户重新将眼光放回到了独立声卡上,一些国产品牌如乐之邦、节奏坦克等频繁的推出声卡新品似乎也预示着这一产业的初步复兴,而要如何看待它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了。
第01页:板载声卡的普及究竟是功是过
第02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一:电路
第03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二:芯片
第04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三:音质
第05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四:推力小
#p#副标题#e#
首先,我们从板载声卡的电路上看,它的“软性”可以说是天生的,因为它的DSP是集成在南桥之上,Codec也设计在主板上,并没有一个独立的PCB板空间,决定了它的电路布线非常有限,以及用料做工等方面的欠缺,相比于独立声卡复杂的电路板设计而言,板载声卡便显得单薄多了,这会使它的声音效果受到影响。
节奏坦克 HiFier Serenade小夜曲独立内置声卡
乐之邦 莫邪II Music独立内置声卡
一块好的独立声卡电容、电阻、布线等都是比较精细严整的,而板载声卡则只是通过南桥上的音频处理器将数字信号传输到数字/模拟转换芯片上,主板上周边供电电路等等一系列因素会产生对音频信号的干扰,这也就造成了板载声卡的声音输出底噪非常大,举个例子来说,当你在使用高灵敏度耳机时,把系统音量调大,移动鼠标或者移动文件的时候,耳机里面有明显的哗哗声,这个时候如果你在听音乐,玩游戏,底噪会给你带来干扰,这种底噪是随着电脑运行产生的。
第01页:板载声卡的普及究竟是功是过
第02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一:电路
第03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二:芯片
第04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三:音质
第05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四:推力小
#p#副标题#e#
从主芯片上来说,独立声卡都有专门的数字音频处理器也就是DSP,但板载声卡将它集成在了南桥上,这使它对于数字信号的处理必然受到影响。与独立声卡相比,在处理音频流数据时,板载声卡更多的需要处理器资源协同来完成,要看CPU的“脸色”。
七彩虹C.A790GX X7主板
拿这块七彩虹的C.A790GX X7的主板为例,它采用的是瑞昱(RealTek)的ALC883的Codec,作用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。瑞昱这一品牌是相当著名的声卡芯片厂商,螃蟹的标志很多用户可能都比较熟悉,目前许多主流的主板上都采用了瑞昱的芯片作为板载声卡的组成。
C.A790GX X7主板上的瑞昱ALC883芯片
板载声卡的DSP只是作为南桥的一个兼职存在的,而Codec也搭载在了主板上,其处理能力势必遭遇瓶颈,也就是说板载声卡将声音信号处理运算的工作给了CPU,而独立声卡是独立芯片来完成的,之所以能这样也是因为目前CPU主频已大幅提高,不再像过去的CPU处理能力那么弱,但所谓“术业有专攻”,在音频数字信号的处理能力上,板载声卡实际上是不如比较优质的独立声卡的。这里要提到的是,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叫板载硬声卡,板载硬声卡带有主处理芯片,很多音效处理工作就不再需要CPU参与了,但板载的硬声卡目前还非常少见。
第01页:板载声卡的普及究竟是功是过
第02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一:电路
第03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二:芯片
第04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三:音质
第05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四:推力小
#p#副标题#e#
有许多作者以前的文章曾提到,板载声卡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信噪比,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板载软声卡对音频处理有缺陷造成的,而主要是因为主板制造厂商设计板载声卡时的布线不合理,以及用料做工等方面过于节约成本造成。虽然随着规格的逐步发展,现在许多板载声卡的信噪比都标到了90 dB(分贝)或者更高,但笔者认为这样虚高的参数是不能等同于音质的,而且目前板载声卡动辄就是支持8声道等,实际上它的声音效果值得怀疑。
微星P35 Neo-F主板使用Realtek ALC888音效芯片
入门级PC Hi-Fi音箱惠威M-200MKⅡ
对音质要求较高的用户可能了解,板载声卡一般存在声音解析力较差,对细节和动态刻画乏力,声音生涩干瘪缺乏感染力等毛病。特别是当用户购买了一套比较不错的音箱或耳机欣赏音乐的时候,就会发现如果使用板载声卡会拖了你设备的后腿,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感觉有一些瑕疵。我们常常说音源的重要性,这一方面取决于我们播放的是什么样的音乐文件,一方面作为音频信号处理和转换的声卡也是很重要的。一款优质的独立声卡能对声效起到有益的增补作用,能辅助我们尽可能的听到优美动听的声音,这是板载声卡目前根本无法做到的。
第01页:板载声卡的普及究竟是功是过
第02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一:电路
第03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二:芯片
第04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三:音质
第05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四:推力小
#p#副标题#e#
板载声卡的推力可以用微弱来形容,对于一些低端的音箱还凑合,但对于一些阻抗大、灵敏度高的耳机,就明显力不从心。小编曾在电脑上用板载声卡来试听AKG的经典监听耳机K240M,就算把音量调到最大还是觉得声音很小,感觉缺乏了生气,这就是因为它的阻抗很大,推力不够就会暴殓天物,要加上一块好的独立声卡和一部耳放才能充分的发挥它的能力,当然了,对于高端的多媒体音箱同样是存在这样的问题的。
AKG的K240M和K530耳机
乐之邦 玲珑III豪华版外置型独立声卡
如果说K240M更偏向于监听使用的专业性的话,可以再举个例子:主要针对于PC娱乐领域使用的AKG的K530,这款耳机同样是板载声卡绝难推好的,这里暂且不讨论耳放等设备,就声卡而言,一块具备不错推力的独立声卡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物尽其用的。多媒体音箱也是如此,一般来说一套好的音箱需要好的声卡,而且有一些朋友会自己改造音箱内部功放或者添置更优质的功放,当然这已经是摩机的范畴了。
全文总结:
这篇文章尝试着从几个方面来细数了一下板载声卡的“罪过”,它只是做到能响而已,虚高的参数,实际上对声音效果没有什么帮助,声音粗糙而且推力小。但是实际上也不能说板载声卡就是一无是处的,它正是凭借搭载于主板使用户投入资金减少,和简便的使用性,迅速得到了普及。我们的建议是,如果你只是买了一套一、二百元的入门级2.1音箱或者低端的耳机产品,板载声卡就已足够使用;如果你购买了一套四百元价位以上的音乐类对箱或者中高端的耳机,最好还是配一块素质不错的独立声卡,会让你获得更为美妙的聆听体验。
第01页:板载声卡的普及究竟是功是过
第02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一:电路
第03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二:芯片
第04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三:音质
第05页:板载声卡“软肋”之四:推力小
评论 {{userinfo.comments}}
{{child.content}}
{{question.question}}
提交